发布时间:2016-12-16 00:00 信息来源:通道县人民政府
关于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1月27日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道侗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 王美娥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收支及平衡情况
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577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3545万元,增长11%(国税部门完成12804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4.67%;地税部门完成15625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2.98%;财政部门完成7342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54%)。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40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较上年增加2320万元,增长11%。完成上划中央“两税”(增值税、消费税)5541万元,比上年增加397万元,增长7.72%;上划所得税3636万元,比上年增加509万元,增长16.28%。上划省级“六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190万元,比上年增加319万元,增长11.11%。
1、收入情况。2016年实现财政收入总计228651万元,比2015年增加25049万元,增长12.3%。(剔除置换债券收入)。
(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404 万。其中:国税部门完成 4216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1846万元、财政部门完成7342万元。
(2)上级补助收入188284万元。比2015年增加12753万元,增长7.27%。
(3)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8900万元。
(4)调入资金2000万元。
(5)收回存量资金1000万元。
(6)上年结转收入5063万元。
2、支出情况。财政支出总计219751万元,比2015年增加22242万元,增长11.3%。其中:
(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8761万元。具体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01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361万元;教育支出3503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2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01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38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875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49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3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257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02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50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2908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5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65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835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22万元;预备费2000万元;债务还本付息4580万元;其他支出2811万元。
(2)上解支出990万元。
3、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89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及平衡情况
1、收入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1873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4830万元,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4587万元,政府性基金上年结转收入2456万元。
2、支出情况。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11401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9383万元,政府性基金上解支出18万元,调出资金2000万元。
3、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472万元。
(三)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7416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1187万元、财政补贴16079万元、利息等其他收入15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672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744万元。
分险种来看: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440万元,支出603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608万元,支出327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17万元,支出3098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447万元,支出1048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44万元,支出41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25万元,支出71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4万元,支出31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291万元,支出10270万元。
(四) 债券置换资金收支平衡情况
1、置换债券收入103300万元。
2、债券置换支出103300万元(上级指明了用途,县级不调剂使用的资金)。
3、收支两抵平衡。
二、2016年财政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财政部门紧扣全县重点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抓好财源建设,突出重点民生保障,为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一)强征管、重争资,保障能力更加突出。一是收入质量稳步提升。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减税等困难,全县上下积极作为、沉着应对,强化收入征管、严格依法征收,确保应收尽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县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 %,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达78%,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二是资金争取成果丰硕。主动作为,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全年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70219万元,增长9.3%;争取非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18065万元,增长1.12%。其中,争取中央投资资金4.9亿元,新增债券资金8900万元,重点保障全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工程建设。争取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重点支持我县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安排300万元支持县城农贸市场改造。安排资金500万元,引导县域商贸物流业发展,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扶持力度,安排500万元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生产发展。三是财税监管规范有序。以强化监管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依法理财、管财,不断规范理财行为和工作程序。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政府性债务安全可控。不断规范项目评审流程,严把投资评审关口,全年项目送审金额8.1亿元,审减金额0.9亿元。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预算执行监督,提高预算规范性和透明度,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预算完整性。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机制,强化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资金安全运行体系更加健全。扎实开展厉行节约、压缩行政开支工作,全县车辆运行及购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均呈现零增长和递减趋势。
(二)保重点、强支出,民生事业更加进步。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年完成教育支出35032万元,增长8%。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2223万元;拨付农村中小学营养膳食资金1014万元;拨付中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5526万元;拨付高中宿舍建设资金700万元;拨付五中、职中建设资金5200万元;拨付专项资金949万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所,有效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发放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89万元,全面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免费提供教科书和部分教辅资料资金286万元,惠及中小学生26625人。继续提高乡村教师的安心基层生活补贴和代课教师生活补贴标准。二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388万元,增长19.55%。拨付就业补助1672万元促进就业;县财政筹措资金107万元,支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和发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将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100元;发放城乡低保补助3800万元;发放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补助720万元;发放老兽医员、老赤脚医生、老电影放映员生活补助88万元。全年完成医疗卫生支出18750万元,增长10.26 %。拨付各级财政资金8867万元,补助参合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医疗参保,人均补助提高到420元;拨付财政资金31万元,帮助未参保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拨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500万元,帮助3万困难群众就医;资助131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建立乡村医生补助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提高到45元,全年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提高到99万元。三是城建投入不断加大。全年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县城停车场建设、背街小巷改造、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建设。投入资金26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投入资金12479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和创国家卫生县城建设。四是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011万元,加大文物保护和侗寨申遗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实现“村村响”全覆盖。投入4499万元,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程,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生态公益林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
(三)强农业、惠农民,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全年完成支农支出32579万元,增长3.2%。一是惠农补贴发放及时。通过乡财“一卡通”,拨付惠农补贴8809万元。发放造林补贴157万元、生态效益补偿金1219万元、森林抚育补贴资金420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30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7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45万元、农村道路客运油价补贴539万元、农村水路客运油价补贴13万元,一系列惠农补贴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二是精准扶贫推进有力。投入扶贫资金11265万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建设、人饮消防工程建设,切实保障了脱贫实效。三是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拨付防汛抗旱资金170万元、动物防疫及病虫害防治资金85万元,着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新增森林防火系统建设资金37万元、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资金35万元;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342万元,农业风险市场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四是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738万元,推进我县农村水电站扩容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960万元,落实26个农村人饮消防项目,解决1.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2585万元,支持“五小水利”建设。投入资金5138万元,新修农村公路41公里,完成国省道大中修43.2公里。投入资金3746万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预算安排150万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拨付财政奖补资金1567万元,落实“一事一议”项目255个,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筹措近千万元资金用于基层党建和村组织场所提质改造。村级运转经费总计提高到11万元以上,乡镇和县城社区工作经费分别达到9万元、17万元。村主要干部基本报酬增加到1.4万左右。预算安排1000万元,用于乡镇“六小一中心”提档升级。
(四)抓改革、促转变,监管水平更加提升。一是深化税制改革。“营改增”工作有序推进,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行预决算公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对所有预算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重要依据。三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实行资金拨付限时办结制,累计支付财政资金17.76亿元。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清理结余结转资金,收回存量资金1000万元统筹使用。四是规范政府采购。全面实行采管分离,全年政府采购额12235万元,节约资金1260万元,节约率9.8%。五是推进非税收入改革。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将除教育收费以外的非税收入纳入了基金预算或公共预算管理。征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7342万元,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非税收入4830万元。六是积极推行乡镇财政改革。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理”制度,稳步推进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总的来看,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与全县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财政改革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存量资金固化僵化的问题存在,支出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财政体制改革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从严从紧控制行政运行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预算执行管理,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2017年预算编制原则是:预算支出编制坚持全面完整、保障重点、厉行节约、收支平衡、绩效导向的原则。重点保障重大建设项目支出和政策性支出,重点保障全县干部职工待遇调整需求和乡镇(村)等基层组织运转支出,重点保障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加大脱贫保障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仍处在转型攻坚期,财政收入仍徘徊在中低速增长阶段。2017年,预算收入编制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要求,并考虑税收政策调整因素,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县本级财政收入增幅按10%安排,达到25745万元。根据上述要求,提出如下预算草案。
(一)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及平衡情况
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39348万元,较2016年增加3577万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拟安排25745万元,较2016年增加2341万元,增长10%。
1、收入情况。财政收入总计237496万元,较上年增加8845万元,同比增长3.97%。
(1)地方财政收入25745万元。
(2)盘活存量资金20000万元。
(3)上级补助收入182851万元。其中:财力性补助收入6478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8065万元。
(4) 上年结转收入8900万元。
2、支出情况。财政支出总计237496万元。比2016年增加17745万元,增长8.1%。
(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650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40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097万元;教育支出3633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5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41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226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62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94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31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583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922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66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4200万元;金融支出17万元;国土资源事务支出181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9878万元;粮油物资管理支出244 万元;预备费2400万元;其他支出2800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5016万元;
(2)上解支出990万元。
3、平衡情况。收支两抵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及平衡情况
1、收入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6272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8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72万元。)
2、支出情况。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 6272万元。(其中: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172万元。)
3、平衡情况。收支两抵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及平衡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6040万元(因企业养老保险及工伤保险基金由省、市统一编制,不纳入县级预算汇总),其中:保险费收入19938万元、财政补贴15952万元、利息等其他收入15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2626万元,收支结余3414万元。
分险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360万元,支出1421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700万元,支出337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31万元,支出3110万元;居民基本保险基金收入12880万元,支出11813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25万元,支出8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4万元,支出33万元。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时间节点原因,上述预算执行情况均为预计数,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提升财税保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围绕全县总体工作思路,2017年财政工作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财源培植,依法组织财税收入。经济发展是财税之源,大发展才有大税收。一要以项目建设促增收。把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放在财源建设的首位,有效整合文化旅游开发、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腾出更多财力保障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民间资金、银行资金,投入城镇产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对国家和省里投资的项目,要切实搞好资金的衔接、跟踪和落实,促使项目尽早动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二要以园区发展开税源。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大扶贫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园转型升级步伐。坚持产业向园区聚集,人才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区倾斜,出台退城入园优惠政策,推进“一园两区”共同发展。围绕支柱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认真执行相关优惠政策、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扶持措施,支持全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确保企业正常开工、高效运行、达产增效。三要以征管强化稳增长。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对一般税源和小型税源实行行业化管理,对个体零散税收实行集约化、社会化管理。积极深入一线排查税源,摸清摸透全县税源情况,掌握税源动态变化趋势,超前分析税收形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协作、联席例会、考核激励等机制,坚决落实先税后证、先税后贷、先税后拨,严防跑冒滴漏。加大税法宣传和税务稽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各种税收应收尽收。
(二)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社会民生。进一步完善支出管理制度,细化财政预算,建立起科学规范、绩效明显、控制有力的财政支出管理长效机制。一要严格支出预算。进一步完善支出制度,严格预算执行,按照年度预算安排,加快支出进度,搞好支出进度分析,提高预算执行的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行政性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力争把更多的财力用在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上。二要提高支出绩效。提高支出绩效管理,创新资金绩效评价方式,保证资金安全高效;全面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出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确保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保等公共领域的投入不减少、资金不拖延、政策不变样。三要推行厉行节约。厉行节约是财政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把握的硬性要求。从全县大局出发,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进一步规范津补贴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严格落实好厉行节约的各项纪律要求,促进节约型政府和节约型机关建设。
(三)加强预算管理,纵深推进财税改革。狠抓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任务落实。一是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加快组建、重组或优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增强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功能。加强财政评审,保证评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投入效益最大化;严格政府采购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政府采购管理思路,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全面提升政府采购效益。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国库现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压缩授权支付范围和额度,提高直接支付比例,规范直接支付的支出项目和标准。二是强力推进预算改革。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狠抓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加大非税收入管理调控力度,公开预算支出政策、项目及资金,实现透明预算。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对重大资金进行重点评价,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引入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在明确项目使用范围及预期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加大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三是深化税制改革。全面推行“营改增”,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实现除教育收费和医疗收入以外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或公共预算管理。强化税控管理,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税力度,不断改善税收环境建设,较好地做到了应收尽收和足额及时入库。
(四)强化财政监管,坚持依法规范理财。及时发现、纠正财政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提高,保障依法理财。一是坚持依法理财。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把各类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等整合起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安排使用,拿出更多的新增财力用于社会保障、就业、三农、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和生态建设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加强财政监管。重点对国债资金、重大项目资金、涉农资金、惠民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加强中央为拉动内需而新增的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做到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三是提升工作效能。加强素质教育,开展多层次学习培训,提高财政工作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作风建设,以作风转变推动工作开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公开行政、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推进财会队伍建设,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认真组织会计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考试及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全县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各位代表,当前经济财政形势十分复杂,财政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