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司法局 > 文件通知

通道县司法局行政执法事项目录

发布时间:2025-01-16 16:18 信息来源:通道县司法局

序号

类别

执法事项名称

执法依据

执法主体

责任部门

1

行政许可

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注销登记许可的审查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第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合伙人、住所和修改章程的,应当由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或者由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

行政许可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变更、注销许可的审查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申请执业核准材料,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提交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由其出具审查意见后报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或者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报所在地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审核。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3

行政许可

公证员执业、变更许可的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一条担任公证员,应当由符合公证员条件的人员提出申请,经公证机构推荐,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任命,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公证员执业证书。第二十四条公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予以免职:(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二)年满六十五周岁或者因健康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务的;(三)自愿辞去公证员职务的;(四)被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4

行政许可

公证机构设立的受理,变更名称、办公场所的审核,变更负责人的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九条:设立公证机构,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颁发公证机构执业证书。

《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公证机构,根据当地公证机构设置调整方案予以分立、合并或者变更执业区域的,应当由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后,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办理变更核准手续。核准变更的,应当报司法部备案。公证机构变更负责人的,经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后,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5

行政奖励

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十一条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6

行政奖励

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表彰奖励

《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奖励办法》(司法部令15号)第七条:“奖励的审批权限 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模范人民调解员以及集体和个人的命名表彰,由司法部批准。 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优秀人民调解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批准。 地(市)、县级司法局(处)表彰的统称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先进人民调解员,分别由地(市)、县级司法局(处)批准。”

县司法局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

7

行政奖励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37号) 第三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工作成绩显著、队伍建设良好、管理制度完善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38号) 第四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有突出事迹或者显著贡献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8

行政奖励

对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表彰奖励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42号) 第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表彰奖励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综合性和单项表彰项目,对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律师事务所进行表彰奖励。《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34号) 第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建立健全律师表彰奖励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综合性和单项表彰项目,对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律师进行表彰奖励。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9

行政给付

法律援助补贴发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五十条 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结束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提交有关法律文书的副本或者复印件、办理情况报告等材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五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法律援助补贴。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援助的服务类型、承办成本、基本劳务费用等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0

行政给付

人民调解员补贴发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六条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县司法局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

11

行政给付

对公民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四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决定给予法律援助援助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决定不给予法律援助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材料或者要求申请人作出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补充材料或者作出说明的,视为撤回申请。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2

行政处罚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发生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拖延、擅自终止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财物等违法行为的处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六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二)接受指派后,不及时安排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或者拒绝为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提供支持和保障;(三)纵容或者放任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擅自终止提供法律援助;(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六十三条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一)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二)擅自终止提供法律援助; (三)收取受援人财物;(四)泄露法律援助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3

行政处罚

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法律援助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六十四条 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的费用,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4

行政处罚

对基层法律工作者违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予以警告的处罚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罚款数额最高为三万元: (一)超越业务范围和诉讼代理执业区域的; (二)以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虚假承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三)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的; (四)冒用律师名义执业的; (五)同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或者同时在两个以上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七)明知委托人的要求是非法的、欺诈性的,仍为其提供帮助的; (八)在代理活动中超越代理权限或者滥用代理权,侵犯被代理人合法利益的; (九)在同一诉讼、仲裁、行政裁决中,为双方当事人或者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理的; (十)不遵守与当事人订立的委托合同,拒绝或者疏怠履行法律服务义务,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 (十一)在调解、代理、法律顾问等执业活动中压制、侮辱、报复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十二)不按规定接受年度考核,或者在年度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十三)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十四)以影响案件审判、仲裁或者行政裁定结果为目的,违反规定会见有关司法、仲裁或者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向其请客送礼的; (十五)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事务,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或者向委托人索要额外报酬的; (十六)在代理活动中收受对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财物或者与其恶意串通,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 (十七)违反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工作有关制度规定,干扰或者阻碍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工作正常进行的; (十八)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的; (十九)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故意协助委托人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二十)向有关司法人员、仲裁员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向其行贿的; (二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上述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四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进行。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5

行政处罚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违反《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予以警告的处罚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罚款数额最高为三万元: (一)超越业务范围和诉讼代理执业区域的; (二)违反规定不以基层法律服务所名义统一接受委托、统一收取服务费,不向委托人出具有效收费凭证的; (三)冒用律师事务所名义执业的; (四)以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虚假承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五)伪造、涂改、抵押、出租、出借本所执业证的; (六)违反规定变更本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合伙人、住所和章程的; (七)不按规定接受年度考核,或者在年度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八)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私分、挪用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处置本所资产的; (九)聘用未获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的人员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承办业务的; (十)放纵、包庇本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违法违纪行为的; (十一)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的;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进行。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7

行政处罚

对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五十五条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1

行政检查

对公证机构的日常和重点监督检查、公证员办理公证业务情况的监督检查

《公证法》第五条:“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01号)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02号)第二十六条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2

行政检查

对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的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07年主席令第76号)第五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2008年司法部令第112号) 第四十三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其执业机构在本行政区域的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检查、监督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二)受理对律师的举报和投诉;(三)监督律师履行行政处罚和实行整改的情况;(四)掌握律师事务所对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的情况;(五)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查实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应当对其进行警示谈话,责令改正,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对律师的违法行为认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罚建议;认为需要给予行业惩戒的,移送律师协会处理。 第四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实施律师执业许可和日常监督管理活动的层级监督,按照规定建立有关工作的统计、请示、报告、督办等制度。 负责律师执业许可实施、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备案或者奖励、处罚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有关许可决定、备案情况、奖惩情况通报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报送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四十九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律师队伍建设、执业活动情况的统计资料、年度管理工作总结报送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

《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办法》(司法部令第121号)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的年度检查考核应当与律师协会对律师执业的年度考核相结合。”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1.检查责任:依据《律师法》第4条、《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43条,由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受理投诉举报。

2.处置责任:发现问题,组织二名以上工作人员调查取证。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移送责任:对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违法行为认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罚建议;认为应当给予行业惩戒的移送律师协会处理。

4.事后管理责任:发现、查实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应当对其进行警示谈话,责令改正,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3

行政检查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从业监督及其执业活动投诉处理监督

【规章】《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统一部署,依法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司法鉴定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第三十四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就下列事项,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一)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二)遵守司法鉴定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的情况;(三)所属司法鉴定人执业的情况;(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在所在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统一部署的监督、检查。第二十四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就下列事项,对司法鉴定人进行监督、检查:(一)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二)遵守司法鉴定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的情况;(三)遵守执业规则、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情况;(四)遵守所在司法鉴定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201944日司法部令第144号公布,自201961日起施行)第十一条 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投诉的,可以交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处理。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投诉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直接处理。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4

行政检查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监督检查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2000年司法部令第59号,2000330日公布,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7号修订) 第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三十四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日常执业活动和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检查。要求基层法律服务所报告工作、说明情况、提交有关材料。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5

行政检查

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检查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00年司法部令第60号,2000330日公布,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 第四十四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日常执业活动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检查。要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报告工作、说明情况、提交有关材料。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6

其他

公证员年度考核结果备案

【规章】《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02)第二十四条:公证机构应当在每年的第一个月份对所属公证员上一年度办理公证业务的情况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应当书面告知公证员,并报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7

其他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组成人员备案

【规章】《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司法部令第75号)第十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采用下列形式设立: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所在地乡镇、街道司法所()备案;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县司法局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

28

其他

律师事务所辞退律师和将律师除名的备案

【规章】《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42号修订)第四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违规律师辞退和除名制度,对违法违规执业、违反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或者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律师,可以将其辞退或者经合伙人会议通过将其除名,有关处理结果报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备案。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

29

其他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补换发受理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138号)第十七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妥善保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不得伪造、涂改、抵押、出借、出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遗失或者损坏无法使用的,持证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或更换手续。

县司法局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