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5 15:02 信息来源:中共通道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
202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农业农村局始终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以现代“中药材”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山地精细农业产业,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习近平新时代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基础不断稳固
1.抓牢粮食安全重任,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积极出台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任务、耕地“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各类文件。截至目前,我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1.5万亩,总产量9.689万吨;二是有效保障畜禽水产产品。全县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29家,放养水面面积1.5万亩。预计今年年底,全县生猪存栏11.2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68万头),肉牛存栏3.66万头,肉羊存栏2.87万只,家禽存笼87.69万羽;出栏生猪17.42万头,肉牛1.51万头,肉羊4.68万只,家禽137.36万羽,同期比分别增长4.34%、2.07%、4.16%、3.27%;蛋品产量990吨,同期比增长2.4%;全县水产品产量2950吨。
2.扎实推进农田现代化建设。组织实施了通道县播阳镇等2个乡镇2.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2022年10月份项目开始施工,于2023年5月份全面完工。并同步完成了地力培肥、杀虫灯安装、耕地质量监测和上图入库工作。同时大力推进2023年1.0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于10月25日前动工。
3.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依托国家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全力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023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0.468万千瓦,全县水稻种植机耕、机插、机收、谷物烘干、机械值保等相关环节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截止10月底,补贴农业机具1445台套,预计今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0余万元;同时完成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
4.强力推进冷链设施建设项目。一是今年1—2月,分两批对通道侗族自治县2022年度冷链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实地核实验收,涉及全县4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各类冷库51座、净库容15821.44立方米,总投入2509万元,专项奖补资金988万元,均达到合格标准。荣获2022年度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优秀县(市区)”,受到省厅通报表彰。二是积极组织开展2023年度冷链设施建设项目申报储备工作,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创建2023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试点县。2023年全县组织3个实施主体(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装式通风库3座、净库容约20500立方米,总投入约430.50万元,安排上级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72万元。截至目前,已有2个实施主体完成工程施工,还有1个主体预计12月25日完成建设工程,按照上级要求在12月底前组织验收,争取2024年1月拨付项目专项补助资金。
(二)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1.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边摸排、边整改、边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厕所革命”。对2013年以来财政支持的农村改厕开展拉网式、全方位大排查,同时推广农村户厕粪污生态处理技术,新建农村户厕2123个,公厕3座。
3.稳步推进宜居村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和后续管护机制,全县51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达标率100%;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开展农村废弃闲置房屋、烂棚烂架、残垣断壁集中拆除攻坚行动;积极探索“畜禽圈养”,划分畜禽养殖禁养、限养、适养“三区”。
2.稳步推进“示范创建”。大力实施示范村创建工程,通过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措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精品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2个。创建市级美丽乡镇、和美乡镇9个,美丽村庄、和美村庄32个,美丽团寨176个,美丽庭院1120个。
(三)加强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推进省级示范社和家庭农场创建申报工作,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示范家庭农场2家;并大力推进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社监测工作,今年有7家农民合作社通过申报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监测合格保留单位,有11家农民合作社和7家家庭农场通过申报为省级示范合作社、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社监测合格保留单位。同时正在积极申报规上农业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1.完善政策保障。印发《通道侗族自治县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奖补办法》(通农办发〔2023〕5号)等文件,切实发挥政策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保障引领作用。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3.17万亩,产值突破10亿元。规模较大的品种为钩藤、黑老虎、黄精等。2023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17万亩,中药材(钩藤)加工仓储集散中心在溪口镇坪头村落成。共有市级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其中2023年度新增2家,均正常运营。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广药集团和广药集团供应商广西有田药业来通投资,通道将成为广药集团湖南省第一个中药材供应种植基地
4.加快品牌建设。“通钩藤”成功入选湖南首批道地中药材名录,通道为核心产区,通道湘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钩藤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通道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钩藤之乡”称号。
(五)持续抓好农业绿色发展
1.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持续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按照“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原则,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发展绿肥生产、改变施肥方式等减肥增效关键技术措施为重点工作,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县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都开展了农药减量的宣传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13场次,培训人员504人;利用农村赶集等开展农药减量宣传周活动,宣传16场次,发放资料3200余份,张贴宣传130条横幅;及时发布病虫情报11期;开通农药减量短信服务平台,发送短信5199条。三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我县2023年严格管控类耕地为32亩,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严管区耕地流转过来种植了辣椒,全部退出了水稻种植。安全利用类耕地为1200亩,通过飞防的方式喷施叶面阻控剂,以及深水灌溉的方式,确保农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根据送的5个稻谷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均没有重金属超标。四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全县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27家(大型规模养殖场8家),全部装备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8.18%。
2.坚决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积极开展禁渔法律法规宣传,努力营造学法、守法氛围,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同时积极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30余人次,执法效果明显。收缴电鱼机头1个、电鱼机头配件若干,收缴并销毁地笼网100余匹、刺网100余匹,没收鱼竿15根,立案查处涉渔案件6起,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我县水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四、2024年工作安排
(一)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一是稳定粮油生产。把抓好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压实抓细粮食生产责任,加强耕地抛荒和“非粮化”整治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1.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9.5万吨以上,优化稻油种植模式,发展稻油水旱轮作试点。二是发展生猪生产。围绕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发展生猪产业发展,稳定畜禽水产产量,同时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监测。三是充实“菜篮子”,稳定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中药材特色产业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按照做大做强钩藤、适度发展黄精、巩固提升黑老虎、积极发展金毛狗脊的思路,以药食同源、非遗体验等大力推进侗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成立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系列措施,更大力度支持中药材产业提效。加大钩藤整村项目推进力度,新增中药材种植1.5万亩,新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以上。依托广药集团以及广西有田药业,努力在中药材精深加工上有新突破。逐步建成湘桂黔三省边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和集散中心、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打造湘西南地区知名药乡。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质发展。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创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两品一标”认证工作。
(三)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一是抓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任务,继续抓好农田水利、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二是抓保护。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统筹抓好村镇、公路和溪河沿线绿化。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三是抓整治。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引导建设侗族特色农村建筑。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长效管护。一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二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中共通道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
202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