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牙屯堡镇 > 文件通知

牙屯堡镇农村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8-11 10:55 信息来源:通道县牙屯堡镇

根据《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自4月8日起至7月3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指示要求,结合我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实际,紧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隐患问题,聚焦重点人、车、路、企源头管控治理。确保实现“一杜绝、二提升、三到位、四下降”,即:控大减量,杜绝发生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本质水平,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能力;隐患查改清零到位,执法打管震慑到位,宣教点面覆盖到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总量下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下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存量下降,群众平安出行风险下降的整体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开展农村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成立牙屯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林世科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吴战勇  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粟进松  镇派出所所长

成  员:吴祖洋、陆安辉、吴岳朗、吴弘涛、黄文依、粟学军、吴唐勇、派出所辅警、各村(社区)书记、交通劝导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应急办,由吴战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吴祖洋任专干,具体负责农村道路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日常工作。(因工作岗位及职责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变更不再另行下文)

三、整治工作任务

(一)“两站两员”、村辅警、协保员履职情况

1. 按照“七必上”工作要求,“两站两员”、村辅警、协保员在重要路段、重要节点上路执勤,对驾乘摩电不按规定佩戴头盔、酒醉驾、超员超载、农用车载人等交通违法乱象进行劝导,并报辖区派出所。督促村(社区)“两委”成员抓好红白喜事登记报备工作,对举办红白喜事车辆占道违规停放、宾客酒醉驾的情况及时进行劝导,做好警示指示标志,安排人员执勤,疏导交通。

2. “两站两员”、村辅警、协保员定期不定期开展辖区道路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汛期道路易塌方、易水毁路面等突出隐患。可以现场整改的就地解决,难以一下解决的登记台账,

按道路管养权属进行治理。镇应急办、镇派出所、各村(社区)要持续强化对辖区内无牌无证情况的摸底排查,结果报镇整治办吴祖洋处。

3. 采取常态化值守、巡查的方式,持续规范开展市场整治工作,严格赶集日值勤值守,确保流商归市、坐商归店、入场交易,彻底消除集镇安全隐患,净化镇区交通秩序。

4. 结合实际开展广泛宣传,营造“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浓厚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村微信群、村驾驶员微信群,协保员工作群等宣防作用,动态掌握车辆、驾驶员状态,发布交安宣传、政策宣讲、案例警示、出行提醒等信息。

(二)重点车辆

农村班线客车、九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面包车、校车、低速货车、两三轮摩电车、拖拉机、老年代步车,并对各村(社区)车辆进行起底摸排,形成重点车辆台账。

(三)重点驾驶人

近三年发生过酒醉驾和严重交通违法3次以上被查处的驾驶人;近三年发生过亡人事故负主责以上驾驶人;有车无证驾驶人员群体;驾驶证被吊销、一个记分周期内被记满12分人员;在册吸毒人员、精神障碍患者持有驾驶证人员;针对以上人群,进行起底摸排,并且形成重点驾驶人员台账。

(四)重点路段

近三年发生过亡人的路段;近三年发生过3起以上交通事

故路段;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临谷路段;长下路段;连接村庄、学校、市场的平交路口及“T”形路口;辖区内交通客运招呼站设置位置及前后路段。对重点路段要做好台账登记,必要情况要及时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对交通客运招呼站设置的科学安全性、周边安防设施情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五)重点企业

辖区内学校校车、快递货运点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情况。

(六)重点违法

1. 非法营运:九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面包车非法营运,非校车接送学生。

2. 非法改拼装:两三轮摩托车等车辆非法改拼装和加装座位,客货混装,非法从事机动车改拼装维修行为。

3. 非法载人:低速货车、拖拉机、摩电车辆违法载人,超员、超载,违法运输危险货物。

4. 野蛮驾驶:驾乘两三轮摩电车辆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超速行驶,不按规定会车,强超强会。

5. 涉牌涉证:无牌无证、假牌假证车辆上路行驶,报废车辆上路行驶,未成年人违法驾驶行为。

6. 三驾交通违法:酒驾、醉驾、毒驾违法行为。对于上述6类重点违法行为,镇派出所要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

四、整治措施

第一阶段:开展源头清查,深化宣传教育(4月10-4月20日)

1. 加强源头清查,摸清隐患底数。持续开展“平安守底、上门服务”走访摸排行动,逐村开展农村班线客车、逐户开展九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面包车、低速货车、两三轮摩电车、拖拉机等重点车辆清查,详细登记车辆年检、保险、核载人数、车主信息及联系方式、车辆非法改拼装情况;深入开展有车无证、未成年人违法驾驶等群体的摸排登记;全覆盖开展全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深入排查,对交通客运招呼站位置设置的科学安全性、周边安防设施情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辖区内机动车维修门店进行清查登记备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建立健全源头管理台账,明确整治工作重点。

2. 强化宣传攻势,营造浓厚氛围。结合整治工作要求,一是通过广播、微信群等宣传媒体,采取张贴标语、发布公告、走访入户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的目标要求和整治重点,争取群众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组织镇村干部、“两站两员” 等基层力量走村入户,对群众常态开展面对面精准警示教育,签订安全守法承诺书,引导其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三是对重点驾驶人要落实精准“面对面”警示,“点对点”短信提醒,及时发送交通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提示到各村(社区)微信群。四是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通过电话、新媒体举报平台等渠道提供交通违法信息。对经查实的,按照《湖南省交通违法举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第二阶段:加强路面管控,开展集中整治(4月21—7月31日)

3. 打击非法营运,净化客运秩序。派出所要针对非法营运规律特点,重点加强早晚高峰、周末及节假日、重要民俗活动、乡镇赶集赶墟日的监管执法力度。一要强化路面巡查和执法检查,在非法营运车辆经常出没的重点区域和线路,如集市、学校周边等,采取定点稽查与流动稽查、定时稽查与不定时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查处力度。二要建立非法营运“黑名单”制度,对查实的非法营运车辆和驾驶人进行登记造册,实施重点监控,防止死灰复燃。三要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兑现有奖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4. 严查交通违法,净化交通环境。派出所、交管站、综合执法大队要加大联合执法整治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派出所管交通,根据交通违法特点规律,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路面管控,提升整治质效。一要进一步完善勤务机制,增强早、中、晚高峰时段的管控力度,采取错时巡逻、延时巡逻等勤务模式,强化路面动态管控,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二要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要以超员、超载、超速,面包车客货混装、非法改拼装和加装座位;低速货车、拖拉机、两三轮摩电车辆违法载人,三轮车改拼装运送货物,驾乘摩电车辆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非标车辆、报废车上路行驶及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为重点,坚持以打促防、打防结合,确保“打出声势、打出秩序、打出安全”对非法改装从事货物运输的,要倒查雇请的工厂企业。三要落实农村班线客车和面包车“逢车必查”的要求,对超员、超速、非法改装和加装座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依法顶格处理,形成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

5. 打击非标车辆,严格溯源调查。加强协作,形成信息线索移送机制,加大对非标车辆和非法改拼装车辆的溯源调查工作,依法依规加大对相关企业和门店的打击力度,要果断采取“挂牌整改、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等惩戒措施,该处罚的一律处罚、该停业整顿的一律停业整顿、该关停的一律关停,形成强大的整治震慑力。第三阶段:加强协同共治,落实长效管理。

6. 建立完善农村道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应排尽排,应报尽报,全面治理”工作措施。常态开展“送考下乡”活动,提升农村地区车辆及驾驶人的“两证三率”;完善村民自管自治体系,督促村级红白理事会对红白喜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劝导”自治自管作用的发挥,持续开展隐患化解“敲门行动”切实管在源头;完善联席共治体系,互通信息,加强协作,形成共治共管合力;建立监督问责体系,对辖区发生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多人受伤交通事故,整治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佳的,一律启动调查程序,严肃追责问责到位。

7. 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齐抓共管常态机制,净化路面交通秩序。派出所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超限超载等行为的同时,重点查处非法改拼装的维修企业。镇应急办要建立日常监管巡查机制,强化对销售非标车辆企业或门店的打击力度。农机站要落实对拖拉机的日常监管,确保报废拖拉机整治到位。各学校要常态化开展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从源头杜绝未成年人违法驾驶交通违法行为。镇应急办加大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以路为市等马路市场问题的整治,严防马路市场问题反弹。加强农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出场经营等乱象的整治力度。

8. 强化道路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按属地原则、层级管理建立问题台账,按“一处隐患、一套方案”制定整改治理措施,能整改到位的及时整改,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的,必须落实重点巡查、警示提醒等人防物防先期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周密部署安排。各部门、各村(社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农村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一杜绝、二提升、三到位、四下降”的工

作目标,化解事故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执法力度,提升工作实效。在用好刚性执法手段的同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依规处理交通事故。做好警保合作劝导站建设管理,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劝导。

(三)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坚持问题导向,协同作战,夯实源头安全监管,强化路面严格执法,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整治一批重点违法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四)强化信息报送,确保工作落实。各村(社区)要根据时间节点,按要求报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