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通道县大力实施“八大行动” > 政策文件

通道侗族自治县激发需求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25 13:42 信息来源:通道县人民政府

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提升有活力的外贸,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合通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实现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8%。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充分发挥好进出口的支撑作用,推动全市外贸扩规模、优结构、提质效,力争在完成2024年全县进出口任务的基础上增长10%。

二、工作任务

  (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1.加大政策支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岗位供给,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强化企业收入分配指导,构建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适度提标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及生活必需品的保供稳价。全面梳理国省市已经出台的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举措,落实保就业、稳收入、强预期等各项政策。联合金融机构、平台企业整合资金用于汽车、零售、购房、家电家居等发放消费券。引导工会经费助力消费,支持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发放电子消费券形式提前发放当年度节日慰问等全年工会福利。引导专项债券、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旅游等资金向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统筹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及促消费活动开展,将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引导配备新能源汽车,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内新增购置(含更新)普通公务车辆、执法执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40%。创新用地管理政策,支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消费领域股权、创业、产业基金,投向消费重点领域。探索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新模式,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全面完成保交楼任务。积极稳妥处置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征收安置遗留问题,加大烂尾楼盘活力度。举办“大戊梁”歌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深度打造“红色通道,好运通道”通道旅游品牌。开展家政人才培育计划,推进餐饮、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发展银发经济,打造“通味长者餐厅”,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适老消费。(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机关事务中心、县总工会、县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强消费载体。促进商圈差异化发展,主城区打造以“三馆”为核心的地标商圈、夜市经济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推动城区消费与文旅产业融合特色化发展,建设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推广“一刻钟便民地图”等公共服务品牌项目。深入实施通道县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打造“怀乡怀品”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推动城品下乡、山货进城。紧盯内外贸一体化市场主体和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依托国际陆港建设,扩大试点成效。协调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通道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集吃住游购娱一体的示范性消费集聚区。(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委统战部、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丰富消费业态。梳理挖掘通道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活化利用,打造侗锦、萨岁文化等非遗特色文化,创新推动“玩非遗,赚积分,享通道”跨省跨市跨县引客系列活动,拓展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业态。发展数字、绿色、健康、国潮消费,加快推进“夜间、乡间、网间”经济,力争培育1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关注国际商品、轻奢名品、潮流名品、文创设计等方向,打造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时尚购物节庆活动。围绕绿色康养、文旅玩创、非遗侗药传承等领域,打造一个集绿色康养、医药养生一体的医养康养示范基地。加快推动科教文化事业,引入高水平职业教育,组建通道县产教联合体。聚焦首店经济,引进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知名品牌入驻。推进数商兴农,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打造网红品牌,驻场直播等直播电商的发展,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传统特色街区、大型实体零售企业等与新经济、新消费结合,推动侗族特色文化长廊的建设,结合线上线下的新型消费业态,创兴文旅消费,打造多业态融合新场景。(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组织促消活动。与湘、桂、黔三省边区重点城市建立政府部门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机制,积极引导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加强战略合作。积极与省市对接联动,协助组建三省边区重点城市区域物流、箱包、水果等重点行业联盟。以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为契机,组织重点商贸企业开展汽车、石油、家居家电等重要消费品促销活动;结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消费的不同特点、习惯和季节元素,策划组织家具、建材、服装、农产品等领域的季度性活动;围绕发展夜间经济,组织开展夜购、夜市、夜读等夜间消费活动。开展好出口转内销、进口优品消费、提振餐饮消费等凸显特色的活动。对接引入体育比赛等“旅游+”融合文化、体育等活动,发挥县旅游资源优势,积极申办国家、省、市级旅游文化活动,提质改造萨岁广场馆硬件基础设施设备,加快体育馆的项目建设进度,在县庆之前投入使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RCEP经贸博览会、中部农博会、健博会等知名展会。(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服务保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联合权威传媒机构进行城市整体营销、城市品牌宣传,深度挖掘推介通道文商旅体娱等消费资源及其亮点。加快在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发放消费券、开展刷信用卡消费减免活动,加大促消费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服务等消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合理增加消费领域的信贷投放。对户外促销活动、夜间摆摊等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实行“信用+承诺+轻微免罚”,疏导流动摊贩就近进入指定区域规范经营,打造夜市一条街经营示范街。加强指导消费领域信用、标准和质量工作。全面开展放心消费创建,优化消费环境。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扩大有效益投资

1.强化重大产业建设投资。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投资,谋划推进一批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优势产业升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加快数字经济、5G融合等项目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核心承载园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动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县级工作站建设,计划将通道产业园区创新平台打造为融合各部门平台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强力推动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项目建设,实施八斗坡风电场、登云山风电场(二期)、中药材产业链建设等一批产业项目。(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通道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切实提高项目质量,筛选实施一批有代表性的县重点项目、十亿项目,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重点抓好姚来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渠水通道县江口河段治理工程、湖南省双江河通道县三期治理工程、湖南省通道县东风五一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计划2024年完成G209通道县绕城公路建设,加快推进S341双江至独坡公路(一期),双江至县溪最美国省道示范路,江口大桥危桥改造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补短板强弱项领域建设。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危旧房及农村危房改造、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等三大改造工程,改造小区10个。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五省边区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实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消防站建设任务,加强战勤保障体系和消防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持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储能电站等能新能源项目产能,保障能源供给。积极申报各类体育公园、潇湘步道通道段等项目,申请配发户外健身路径、农体工程和多功能运动场,努力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全民健身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消防救援支队、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水利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抓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服务,筹划建立县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抓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规范稳妥推进新实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抓好基础设施REITs储备项目申报指导。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补短板、产业链供应链和特许经营3张项目清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政府投资系统管理。积极抢抓中央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规模增加、专项债投向拓展等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实施,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持续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和增发国债项目储备申报。针对性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全县前期项目库,增加县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对纳入前期推进清单的项目,给予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通道分局、县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依托现有产业链补链强链,构建“5+N”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抓实体、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发挥现有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依托晶盛电子、鼎豪汽配、名匠皮具等现有产业链龙头企业,按照“上游找下游、中游找两头”的思路,挖掘重大产业项目信息,认真研究梳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吸引全产业链集聚,扩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扩大资源优势突破瓶颈,突出工业招商,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商品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突破农业招商,依托“一县一特”“一乡一品”,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提升旅游招商,借助“世界自然遗产”“国家4A级景区”等品牌优势,重点引进旅游综合体、民俗文化村、生态农庄等项目。拓展商贸招商,利用“三省边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引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等项目。紧盯“三类500强”目录库上门招,聚焦现代中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链,深入分析“三类500强”企业投资导向,靶向盯引一批头部企业、“三类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加强上门拜访、精准对接,宣传通道资源和招商政策,释放招商诚意,促成投资合作。(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工商联、县民政局、通道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激发外贸活力

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主动对接东盟和RCEP国家产业产品需求,积极推动我县产业体系向外向型升级拓展,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参展、投资,招引更多的外商企业落地通道。持续深耕东盟、欧盟等重点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RCEP(湖南)经贸博览会、东盟(湖南)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易会以及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内外重点国际性展会,为企业宣传搭建平台。鼓励本地电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

2.培育壮大外贸主体。聚焦汽车零配件、箱包皮具、工业硅等重点外贸产业,全力支持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深入开展外贸提质行动,加快推进实行重点外贸企业“点对点”上门服务,扩大进出口。加大招商力度,推动一批项目落户通道。(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各产业链专班、通道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重点区域合作。强力推进通道产业发展,依托怀化国际陆港,以生态优势产品为突破口,积极对接东盟国家,借助怀化国际陆港平台推动与东盟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推动县域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税务局,产业链工作专班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提升平台能级。加快推动通道国际陆港建设,积极主动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全面厘清工作思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挖掘和利用现有陆港建设资源,加大投入补短板、强弱项,为加快推动怀化国际陆港建设贡献通道力量。(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外贸服务保障。推动发改、税务、商务、财政等部门联合成立县级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专班,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宣传、服务联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外贸企业业务指导培训。进一步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和防范出口退(免)税风险,持续提升出口退(免)税办理进度,扩大“即报即办”范围。(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机制

成立实施激发需求行动工作专班,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协管副主任任召集人,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总工会、县工商联、县融媒体中心、县税务局、县消防救援支队、各乡镇人民政府等,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日常协调和调度工作。

落实“137”工作法,按“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点评、年总结”评价机制加强工作调度。各责任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推进时限,按月向牵头单位报送工作小结,牵头单位汇总形成每项工作专项小结,每月20日前向工作专班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形成工作专项通报,并适时召开工作调度会,分析总结前段工作成效与不足,研究部署下步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半年召开工作点评会,组织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项目现场、阶段工作成效进行核验查看,核查工作实际完成情况,增强推进落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