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通道县大力实施“八大行动” > 政策文件

通道侗族自治县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25 13:28 信息来源:通道县人民政府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全省“八大行动”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市政府六届五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安排,抓住年度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找准工作抓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省委对怀化提出的“七个新作为”使命任务,积极融入市委“五新四城”发展战略,聚焦县委“四县”建设目标,推动全县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特制定“八大行动”总体方案。

一、主要目标

——产业培育加力提速。聚焦全省“4x4”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全市“培育壮大10条产业链及打造3条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的总体部署,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及其装备、中医药、新材料3条重点产业链,促进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2大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发展食品和竹木精深加工2条产业链,形成“3+2+2”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动能持续提升。围绕“5+N”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部署创新链,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件左右,市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入选1人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8%以上。

——需求潜力有效激发。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实现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8%。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充分发挥好进出口的支撑作用,推动全县外贸扩规模、优结构、提质效,力争在完成2024年全县进出口任务的基础上增长10%。

——改革攻坚实现突破。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领域有标志性成果。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围绕要素获取、权益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融资等综合成本。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经营主体结构更加优化,各类优质经营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力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5户以上、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1户以上。到2024年末,实有经营主体达到18454户以上,其中企业达到3434户以上。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围绕会靖通洪打造文化旅游先导区建设目标,按照“一心一廊三区”的产业聚合空间结构布局,全力加快生态休闲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和原生态侗族文化保护体验区建设,力争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全面推动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

——安全底线守稳守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通道、法治通道、美丽通道,安全生产“三坚决两确保”目标得到实现,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案件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保障更加可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高质量完成2024年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加快构建“5+N”现代化产业体系。深挖通道“三色”文旅资源,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通道侗寨民俗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木脚4A级旅游景区、小水3A级旅游景区等。聚焦建设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按照做大做强钩藤、巩固提升黑老虎、积极发展金毛狗脊、适度发展黄精的思路,依托广药集团、广西有田药业等知名药企,大力推进侗医药大健康产业和中医药服务提质。围绕建设全省新能源示范县,全力推进风光蓄储一体化发展,推动八斗坡、坪坦、锅冲3个风电场年内实现投产,画笔山二期、三省坡三期、太平山等风电场落地开工,全力推进牙屯堡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加快推进铜锣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完成屋顶式光伏全面开工建设并完成3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对现有硅产业开展转型升级,全力推进30万吨工业硅生产基地建设,做好陇城镇双吉建筑用灰岩矿、双江镇罗要冲砖瓦用砂岩矿的项目包装、招商。加快湘桂黔公铁联运物流园、县溪货运公铁联运中转站等项目建设,提升物流集结能力;全力争取将广西全州至通道高速公路(湖南段)纳入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期调整,积极争取怀桂高铁过境通道;整合湘桂黔三省区接边地区资源,推动临港产业加速集聚、货品集结;完成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6家,新增培养市场经营主体1200户;新增A级物流企业1家,新增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外贸实绩企业增加到11家,引进大于1亿元商贸物流业招商项目1个。协同发展食品产业链,重点发展油茶、茶叶、水果、粮食、蔬菜、畜牧等6大领域。统筹推进竹木精深加工产业链。

(二)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立足我县产业发展实际,以“3+2+2”的现代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导向作用,助力通道县特色产业链式集群发展。高标准建设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通道县工作站,围绕“搭平台、聚资源、链服务、建机制、促转化”这一主线,统筹现有资源,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力争新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个以上。继续实施“十大科技创新项目”,精准布局并实施1个以上“揭榜挂帅”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力争在先进制造业、医药大健康业、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与本地产业的融合,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县域产业升级和转型。“一人一策”支持顶尖专家人才,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名单,加大人才引进集聚力度,全方位提升人才聚集效能。立足三农布局星创天地,聚集创新要素,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有创新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2家以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智赋千企”行动,新增15家企业上云、15家企业上平台,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工作,力争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备案达到0.15亿元以上,力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0.1亿元以上。

(三)大力实施激发需求行动,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进出口的支撑作用。建强消费载体,主城区打造以“三馆”为核心的地标商圈、夜市经济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推动城区消费与文旅产业融合特色化发展,建设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推广“一刻钟便民地图”等公共服务品牌项目。丰富消费业态,推动非遗活化利用,打造侗锦、萨岁文化等非遗特色文化。以节假日、夜间经济、文旅活动为契机,组织一批促销活动。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省市县重大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项目建设,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扩大投资,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三大改造工程”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储能电站等能新能源项目产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抓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服务,筹划建立县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进政府投资系统管理,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构建以产业链精准招商为重点的大招商格局,加大对“三类500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项目的招引力度。持续激发外贸活力,积极主动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全力挖掘和利用现有陆港建设资源,主动对接东盟和RCEP国家产业产品需求,聚焦汽车零配件、箱包皮具、工业硅等重点外贸产业,全力支持企业延链补链强链。

(四)大力实施改革攻坚行动,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多种手段,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融资、用工等方面成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开展财源建设提质行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公平竞争改革攻坚,加强政务诚信履约机制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规范招商引资,大力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三资”盘活行动,推进普惠金融试点。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六个一”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建设。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多元化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五)大力实施主体强身行动,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实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倍增工程,大力推动“个转企、企升规”。坚持“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明确需招引的重点企业、打造的主要产品、推进的重点项目,形成上下配套、主配协同、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支持企业申报实施科技项目,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研发机构和孵化载体,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家。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发展,持续加强生产型外贸企业和优质贸易型企业的培育招引。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促进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返乡创业主体培育行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精准对接市场融资需求,加大金融投放和减费让利力度。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提高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针对性、精准性,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持续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

(六)大力实施区域共进行动,增强全域发展整体效能。大力推动县城双江河风光带建设,重点开展县城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繁荣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旅游业态,把通道县城建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县城、文旅县城、康养县城。全力加快“三区”建设,重点建设以万佛山景区和木脚片区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以通道转兵纪念地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主的原生态侗族文化保护体验区。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做好湘西地区开发工作,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积极承接优质公共服务对口帮扶。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富民强县产业,按照县域经济“一主一特”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建设目标,完善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基础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功能,提高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水平。注重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深入实施怀乡“五百工程”。

(七)大力实施安全守底行动,构筑坚强有力的新安全格局。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纵深推进“三查一曝光”措施,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八项机制”,紧盯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非煤矿山、危化和烟花、建设施工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安全防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落实既定化债举措,积极争取上级化债支持。高度关注地方法人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进涉众金融领域重大风险主体“清零”。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严防债务、金融和房地产风险叠加、爆雷。守牢社会稳定底线。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巩固拓展中央、省、市交办突出问题整改成果。鼓励推广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运用市场化方式推动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夏季攻势”,深入实施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八)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不断让民生成果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以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为牵引,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全面建成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通道县一中“特立体艺馆”“特立科教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就业优先,紧盯重点群体,强化就业服务和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标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施数字政务提质增效惠民工程,提升“湘易办”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居住品质,持续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推进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水源保障、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八大行动”工作推进机制。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总牵头,建立“八大行动”总专班,总专班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同时每个行动牵头部门均建立工作专班,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协管副主任任专班召集人,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在制定“1个总体方案+8个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制定措施,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二)用好“三张清单”,抓实调度管理。各牵头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任务,明确每项任务的时间节点、牵头负责人,梳理本领域的任务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建立“旬简报、月通报、季讲评”调度机制,由各专班牵头负责人具体负责调度,梳理各行动难点、堵点、关键点,聚焦任务攻坚做好调度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将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县人民政府督查室定期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三)建立“三看三评三比”机制,量化评价考核。对行动专班、县直责任部门、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三看”“三评”“三比”。“三看”即看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调度情况、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三评”即评工作成效、履职成效、攻坚克难成效,“三比”即比干劲、比业绩、比作风。评比情况纳入2024年度全县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和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增强推进落实动力。

(四)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新媒体等媒介,及时发布实施“八大行动”有关信息,宣传成绩亮点和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总专班要聚焦重要指标、重点任务、突出问题、特色亮点等内容,于每月底编发工作月报呈送县委、县政府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