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大高坪苗族乡 > 文件通知

大高坪苗族乡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1-10 09:26 信息来源:通道县大高坪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持续发力

1.抓紧抓实基础党组织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党员冬春训,组织村支部书记参加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能力。二是坚持抓好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清廉夜校”等常态化工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进村入户1000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40余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三是鼓励乡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近,培养先进后备力量7名,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根基。四是在七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11人,激励基层党员努力奋斗。五是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2023年我乡公务员遴选到市级单位2人、县级单位1人,事业编考取公务员2人,临聘人员考取公务员1人。

2.强化清正廉洁作风。一是结合清廉乡镇创建、“两带头五整治”和“十四个方面躺平突出表现”的工作要求,组织全乡开展廉政夜校、清廉课堂等清廉教育课8次,与党委政府及各村两委党员干部全部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与全体干部职工家属签订《清廉家庭承诺书》。二是开展全乡范围内的村级纪检委员培训,进一步提升村级纪检委员履职尽责能力。三是对党政班子、村书记、新进干部和在职干部职工进行了日常廉政谈话50余人次,并对全乡四个村耕地种植罗汉果的“非粮化”问题集体约谈1次,召开了全乡作风整顿大会2次。对节日期间政府干部、4个村的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值班值守情况进行督查,并针对值班值守出现问题提醒谈话3人。今年以来,全乡管理党员干部职工未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情况。

3.领跑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村研究制定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方案,狠抓落实,完成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以上,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以上的目标任务。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召开湘商返乡、乡贤会2次,结合民俗活动、政务公开日、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活动在辖区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10余次。同时加强辖区商、企业日常服务,年度上报企业诉求180余条,帮办实事60余件。三是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党政主要领导主动到长沙、广州等地会商,今年来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境内资金引进2000万元左右。

4.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党委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二是抓好社会面宣传,结合各类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党的最新思想政策宣传4次。三是强化“线上+线下”舆情监管,定期研判舆情风险6次,今年以来无重大负面舆情发生。

(二)乡村振兴成果明显

1.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落实粮食生产播种面积3200亩,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耕地恢复入库完成66.74亩,在审核17.65亩,建成400余亩“高标准农田”,新种植茶叶、油茶、中草药500余亩,有序推进1100亩冬油菜生产目标,以“公司+产业基地+农户”三方订单合作模式,推广旱地旱田种薯,多措发力有效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落实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聚焦“7类人群”、“五看五防止”等工作要求,2023年开展“一户一画像、一户一套餐”等专项排查3次,全面重新入户核查,新识别纳入3户监测的对象户。全乡261户脱贫户(含监测户)均安排了结对帮扶(联系)干部,落实常态化结对帮扶(联系)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统计全乡在案劳动力2305名,在外务工1500余人,组织线下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2次,参与劳动力达580人次,务工意向登记80人,深化稳岗就业,保障群众增收。2023年度新建危房改造1户,脱贫户医保参保率100%,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1.85万元,惠及79人次,夯实基础保障。

3.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20余次,点线面工作全面提升。2023年连续两个季度擂台赛排名第一,龙寨塘村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示范点接待县领导及兄弟乡镇领导同志观摩学习。 

(三)民生改善提质增色

1.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安防、厕改等生活基础设施项目4个,在建茶叶初级加工厂等农业配套设施项目4个,完成大高坪至牙屯堡至播阳公路全面提质升级,并畅通城乡公交,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城镇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筑牢人民健康防线。今年来组织流动的“鼓楼医院”“家庭医生”等送诊、义诊项目开展20余次,诊疗500余人次,以老年人群体为主的义诊受益者超300人次。宣传引导干部群众自愿献血13人,超额完成任务获评优秀单位。宣传引导妇女两癌免费筛查90余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妇女健康撑起保护伞。

3.优化乡村教育建设。创新“政校家联”助教模式,开展“我来听听课”“我来开家长会”“我来搞结对”“我来比比武”等活动,促进有效教育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校教与家教两发力,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空白”问题。同时通过家访劝学、送教上门、发放教育助学金、“雨露计划”等,使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基层治理见行见效

1.抓严平安建设。依托“三源共治”微网格,加大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重点人员等情况的排查、调处和管控,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51起。组建乡级“青年维稳突击队”,巡逻执勤240余人次,主动为民解忧。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发放奖品102人960元,群策群力共建平安乡镇。

2.联控森林防火。强化宣传力度,逐户宣传张贴禁火令800余份,发放禁止野外用火承诺书2000余份。组建森林防灭火巡逻队,特护期全天候在岗巡逻,发现并制止野外用火30余起。

3.护航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各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及执法检查110余次,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其中重大隐患17处,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案件12起。组织乡、村两级开展应急演练8次,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今年以来我乡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不足

(一)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缺乏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缺口较大,水渠、机耕道上山架设不足,农业生产科技化普及率低,投入产出比低。二是自来水水质有待提升,目前全乡自来水均取自山泉,过滤主要依靠自行沉淀,雨天水流量增大,导致泥沙难以迅速沉淀,水质容易浑浊。三是人居环境整治经费不足,仅够各村开展面上治理,难以开展体量较大的长远惠民工程。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偏少偏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产业发展存在难题

一是产业规模化发展难。“三区三线”划线时未征求乡镇意见,基本农田面积扩大,对可耕种土地割裂较多,缺乏可用于发展规模产业的连片土地。二是产业园外包经营难。村级产业园配套设施如机耕道、水渠等不完善,出租困难。村合作社缺乏运营管理人才,效益不高。

(三)基层队伍能力及作风建设亟待加强

因经济发展落后,本土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现有人才难以满足现代化基层建设新要求、新常态,业务素质、执行能力、工作作风急需提高和转变。本地教培途经和资源落后,自我培养人才能力不足,后备力量缺乏。

二、2024年度工作计划

(一)凝神聚力促发展

一是全力推动产业振兴。引进先进茶种和种植技术,加快建设我乡茶叶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积极融入全县中药材产业链。二是主动开展招商引资。立足大高坪,面对全省全市,引进创业人才、工程项目,增加全乡财政收入。三是做好乡庆筹备工作。积极主动向上对接,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争取项目,抓住乡庆契机建设一到两个大型民族文化设施,大幅提升苗乡公共基础设施水平。

(二)持之以恒惠民生

一是提升集镇建设水平。加快茶叶加工厂、农贸市场等民生项目,力争尽快建成投入运用。二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美丽乡村长效化管理机制。三是深化推动乡村文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行动,通过文明评比树典型等活动,在全乡上下营造讲文明、讲道德的和谐乡风。

(三)毫不放松守底线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有序化解存量。二是严抓综治维稳。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加强社会面常态监督和矛盾化解。三是严控安全生产。强化对企业、学校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确保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把意识形态。完善“线上+线下”舆情监督和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把牢助力经济发展的思想之舵。